中央政府門戶網(wǎng)站
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深入挖掘用好紅色資源,創(chuàng)新展陳方式——

講好紅色故事 弘揚兵團精神

發(fā)布時間:2024年07月31日 信息來源:兵團日報 編輯:王玉康
【字體: 打印本頁
作者:趙優(yōu)

“當時平均每天開荒都在12個小時以上,勞動強度大、營養(yǎng)跟不上,不少人得了夜盲癥,每個班就把蔬菜集中起來給一個人吃,保證下班后他能帶著大家找到回家的路……”眼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,位于八師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迎來客流高峰,在《一雙眼》雕塑前,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宣教科副科長、講解員顧晨葉動情地向參觀者介紹,令參觀者為之動容。

用炮彈殼制成的大號坎土曼、一件補了296塊補丁的軍大衣、新中國第一代女拖拉機手金茂芳開過的莫特斯拖拉機……今年以來,到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參觀的游客人數(shù)已超過26萬人次。通過一件件鮮活的文物、一段段珍貴的視頻、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,參觀者共同回望兵團人篳路藍縷的崢嶸歲月。

作為傳承紅色基因、弘揚兵團精神的重要窗口,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凝聚著兵團人共同的歷史記憶。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是以新中國屯墾戍邊史為主要研究及陳展內(nèi)容的國家二級博物館,其前身為石河子軍墾博物館,于1988年籌建,1995年正式對外開放,2004年更名為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并遷移至“軍墾第一樓”。多年來,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深入挖掘用好紅色資源,不斷創(chuàng)新展陳方式,講好紅色故事,讓兵團精神成為凝聚各族干部職工群眾建功新時代的強大精神動力。

紅色文化資源是不可再生、不可替代的珍貴資源,保護是首要任務。

在文物保護修復項目中,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先后對1949年和平解放證明書、1950年第九軍人事通令、1957年“中國共產(chǎn)黨新疆軍區(qū)生產(chǎn)建設兵團第一屆代表大會”錦旗等多個一級紙質(zhì)文物和一級紡織品文物進行保護修復及仿復制,營造文物“宜居環(huán)境”,有效提升展覽效果。

同時推進的還有革命文物數(shù)字化保護工作。作為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(一期)紅色基因庫首批15個試點單位之一,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積極推進紅色標本庫、基因庫、素材庫建設,挑選館藏的300余件文物進行二維和三維信息采集。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,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網(wǎng)上博物館應運而生,觀眾只需動動手指就可瀏覽實景、查看文物,擁有更好的參觀體驗。

2021年,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對基本陳列“新疆生產(chǎn)建設兵團屯墾戍邊歷史展”進行第三次全面改陳升級,通過1500余幅圖片、1500多件套文物實物、多媒體顯示屏、觸摸互動屏等形式,全方位、全過程、全景式展現(xiàn)可歌可泣的兵團建設發(fā)展歷程。在第二十屆(2022年度)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中,該展覽成功斬獲“十大精品”獎,這也是兵團文博系統(tǒng)首次獲得此項殊榮。

為更好地講好紅色故事,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精心選取了一本黨費證、一件軍大衣、一臺莫特斯拖拉機、軍墾第一犁4件文物,推出《一粒紅色種子》《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奮斗精神》《信念鑄忠魂》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《軍墾贊歌》5節(jié)紅色課程,把有聲有色有形的兵團精神“活教材”送到廣大職工群眾心中。

“我們將通過深挖革命文物資源、利用科技力量打造智慧博物館、深耕館藏文化開展社教活動、開發(fā)多維研學活動課程等方式,為公眾提供多樣化的文化服務,更好發(fā)揮博物館文化陣地作用,讓博物館真正肩負起傳承兵團精神、賡續(xù)紅色血脈的重要使命?!毙陆鴪F軍墾博物館館長甘霖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