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政府門戶網站

尋芳青湖畔 花開爛漫時

發(fā)布時間:2024年05月07日 信息來源:兵團日報 編輯:王玉康
【字體: 打印本頁
作者:諶慧

1

4月24日,六師五家渠市第十九屆郁金香文化旅游節(jié)現場。 兵團日報常駐記者 李華北 攝

2

4月28日,在六師五家渠市第十九屆郁金香文化旅游節(jié)現場,工作人員在給游客戴“簪花圍”頭飾。兵團日報常駐記者 李華北 攝

3

4月28日,在六師五家渠市第十九屆郁金香文化旅游節(jié)現場,游客帶著孩子欣賞郁金香。 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邵明輝 攝

4

4月28日,在六師五家渠市第十九屆郁金香文化旅游節(jié)現場,游客在騎車游園。 兵團日報常駐記者 李華北 攝

打造一座“以花為媒”的城市成為許多地方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。六師五家渠市是兵團“以花為媒”最典型的城市之一,郁金香是當地的“代言人”,吸引無數旅客慕名而至。

以花為引 靜待花開

4月28日,記者漫步在六師五家渠市的街道上,發(fā)現“郁金香酒店”“郁金香便利店”等以郁金香命名的商鋪,或以郁金香圖案作為背景的廣告牌比比皆是。眾所周知,六師五家渠市因郁金香而聞名。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這段奇妙的緣分,要從2005年說起。

那時,青格達湖只是一座用于農業(yè)灌溉的水庫,青格達湖旅游風景區(qū)(以下簡稱“青湖景區(qū)”)的特色就是水域面積大、林地多,缺乏核心競爭力。六師五家渠市水利管理處(現六師五家渠市水利工程管理服務中心)派出考察組專程赴青海省西寧市考察郁金香的種植和產業(yè)發(fā)展后,選擇引進10萬株郁金香種球進行試種。

郁金香本來生長在地中海沿岸、土耳其山區(qū)、中國新疆等地,后來被荷蘭人引進種植,成為荷蘭的國花。近代以來,我國又從荷蘭引進郁金香種球進行種植??疾爝^程中,考察組了解到,這種色彩艷麗、耐寒不耐熱的花朵完全適合在六師五家渠市種植,而且在青湖景區(qū)種植,花海能與水庫風光相得益彰,成為青湖景區(qū)春景的核心優(yōu)勢,這更堅定了大家引種的信心。

2005年秋天,六師五家渠市水管處動員全處干部職工用篩子篩土、用木棍測量行距株距,拉線修溝栽培,嚴格按照規(guī)范進行土壤消毒、施肥澆水,冬天大雪覆蓋,靜待來年花開。

2006年“五一”黃金周期間,10萬株郁金香如期綻放,五彩斑斕的花田、高貴艷麗的花朵震撼了前來賞花的游客。

以花為媒 向美而行

“今天,280萬株、30個品種的郁金香以‘郁見五家渠·潮動青格達’為主題同廣大朋友們見面……”4月20日,新疆準噶爾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、常務副總經理王堯在六師五家渠市第十九屆郁金香文化旅游節(jié)開幕式上致辭。

自2007年起,“青湖郁金香展”更名為“六師五家渠市郁金香文化旅游節(jié)”(以下簡稱“郁金香節(jié)”),已成功舉辦了18屆,成了烏昌地區(qū)游客“五一”假期的首選旅游品牌。經過多年發(fā)展,青湖景區(qū)的郁金香種植量從最初的10萬株擴種到今年的280萬株,從10個品種發(fā)展到如今的30個品種。

王堯介紹,第十九屆郁金香節(jié)開幕前,青湖景區(qū)全園閉園,多措并舉提升硬件設施的標準化、規(guī)范化水準。為了方便游客入園,青湖景區(qū)優(yōu)化檢票方式,增加檢票閘機和檢票通道,升級停車場、游客中心及園區(qū)內部標識導視系統,增加標識標牌300余個。為了增添景區(qū)的美感,提升游客的游覽體驗,增加花叢中的游步道、花欄和休憩座椅,精心設計拍照打卡區(qū),并將景區(qū)空間與燈光渲染亮化有機結合,將景區(qū)的夜景打造得美輪美奐。

以花為名 風起八方

5月4日,青湖景區(qū)郁金香花園人潮涌動,出門踏青的一家五口、結伴而行的時尚少女、春日相約的甜蜜情侶……紛紛在花田中拍照留念,定格美好時光。

如今,郁金香已經成了六師五家渠市的一張名片。曾經由王震將軍親自選址定點,數萬軍墾戰(zhàn)士肩扛手抬修建的人工水庫,經過多年的發(fā)展建設,已經成為“首府后花園”因水而靈動、因花而添彩的旅游勝地。

郁金香節(jié)期間,為保障市民便利出行,六師五家渠市交通運輸局綜合行政執(zhí)法支隊采取運營監(jiān)測,增派包車、區(qū)間車和景區(qū)專線車,調整部分公交線路等措施,減少景區(qū)道路通行壓力。

六師五家渠市商務局則以郁金香節(jié)為契機,舉辦第三屆“郁”見美食餐飲大賽,挖掘師市特色美食,并以祥源市場夜市、富強路步行街夜市、北海一號街夜市等為平臺,圍繞夜食、夜購、夜游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亮點活動,打造師市城市消費新名片。

以花為名,風起八方。未來,六師五家渠市將加大投入力度,把郁金香節(jié)打造成獨具五家渠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。通過賞花游帶動旅游市場,讓賞花經濟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。